原PO提到,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菜市場都媽媽輩在逛,一代婆媽取代一代婆媽,但他認為現代人大多都去超市、大賣場買菜,沒什麼人會去菜市場了,代表現在青年、中年人沒有銜接上當時媽字輩逛菜市場的熱情。
所以照理說,菜市場人潮會少很多才對,可為何現在每每經過菜市場,人還是這麼多?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catrina farrell。(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對此網友紛紛表示「你在全聯享受不到那種人擠人的感覺啊」「菜市場屌打超商,品質貨源都是」「菜市場可能沒有比較便宜,但種類多又有散裝」「30到45歲很多都會去傳統市場啊」「等你全聯青菜3把50元送蔥,再來跟我講傳統市場沒落」「人情味、會送東西、問怎麼煮會給建議」「因為便宜又新鮮,超市差很多」「因為新鮮、便宜、可以挑的東西多」「市場明明就一堆上班族會去逛」。
大眾認為,比起到大賣場買菜,菜市場「夠新鮮」「富有人情味」「品項多」「可散買」是最大優點,但也有人替大賣場、超市出聲,提到售價比菜市場貴,是因環境包裝、衛生、產銷履歷都是用錢堆出來的,自然反映在價格上,另其「方便」這一點獨具優勢。
又進一步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觀察「菜市場」近一年(2021年11月18日~2022年11月17日)的熱門關鍵字,可以看到「便宜」「新鮮」等一詞上榜,顯示傳統菜市場這2大優點,深植在民眾心中。
圖/「菜市場」近一年內的網路熱門關鍵字。DailyView網路溫度計提供。
雖有不少人仍對傳統菜市場有刻板印象,認為市場環境髒亂,可其實現在很多市場改建後,消費者能一邊吹冷氣一邊購物,像是大龍市場,在台北市府大刀闊斧改建後,就擁有「最文青市場」的美名。
圖/台北大龍市場改建後有「最文青市場」的美名。取自臉書「臺北市大龍市場」。
而新北三重中央市場改建後,也以分區分時段營業型態經營。
另外,斥資逾5億元興建的台南新化果菜市場,同樣被號稱全國最美果菜市場,代表各縣市政府都相當積極的在改變。
網路溫度計調查結果【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1年11月18日至2022年11月17日。
資料來源:《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累積超過30億筆以上的網路數據庫,其內容涵蓋新聞媒體、社群平台、討論區、部落格、地圖評論等網站。
研究方法: 系統觀測上萬個網站頻道,包括各大新聞頻道、社群平台、討論區及部落格等,針對討論『菜市場』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熱門關鍵字」(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熱門關鍵字: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萃取網路上的文章與主題共同出現的關鍵熱詞;次數越多,字詞越大;可用來釐清核心議題與重點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