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後,來到桃園環北路上的中壢區公所,一旁的紅磚色建築有許多年輕男女正有說有笑地談天,有些還穿著學校制服、背著書包。這棟建築是中壢市民代表會的舊址,如今成為全台第一個青年專責單位—編制40人的桃園市「青年事務局」,平時除了當公務員的辦公空間,還是當地第一個結合共用空間(Co-working Spa
走出啟用將滿四年的高鐵苗栗站,驅車前往縣政府辦公大樓,一旁的「城市規劃館」裡的教室正在熱鬧開課,這裡是苗栗第一個青年創業基地--「苗栗青創1號」,我好奇問起教室名稱「後生共下沙龍」,苗栗縣勞工及青年發展處(簡稱勞青處)處長彭德俊笑說,這是客家話的諧音,意思是:「年輕人的聚會」。時間倒回2016年初,
2018年底的地方首長大選,不僅颳起「韓流」旋風,更使「北漂」話題蔓延全台各地,選戰塵埃落定後,高雄市政府隨後宣布將在今年10月成立青年局,並承諾編列青年創業基金,替在地子弟找出路。按照市長韓國瑜的要求,未來的青年局長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年輕、有人脈、具備創業輔導經驗。經過大半年的獵才,人選終於在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