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在PTT發文,他指出國外的大眾運輸經常出現「把公車開在專用路面或市區道路上」,感覺與輕軌類似,又有點像公車專用道,並指出輕軌的班距與速度,現有的「公車」應該都沒有問題。
他因此提問「未來的輕軌如果先用公車專用道試行,測試後覺得運量有到達輕軌或捷運的程度,再來施作捷運或輕軌,是不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呢?」
他補充目前行駛輕軌的延伸案,也許可以使用公車接駁或專用道,試試看到底有沒有足夠的運量,再來看要不要把輕軌延伸,以免預估運量與實際運量落差太大。
有網友推文表示同意「支持先用公車培養運量」「當然要有先導公車,我就很期待新竹的182輕軌先導版」。不過他們也指出「現在公車嚴重缺工,還有公車總站的設站問題等,都需要解決」「公車司機比捷運駕駛貴,也比捷運駕駛缺」。
圖/安坑輕軌接駁公車。取自新北市政府官網。
另有網友指出大問題,便是有些乘客不願搭乘公車而只搭乘捷運「很多人打死不搭公車的,跟搭乘捷運的高級體驗差很多」「公車還有超大的改善空間,放棄改善而去投資大量捷運,未必是好方法,只是台灣人喜歡捷運,可行性高」。
而輕軌最大的優勢便是「穩定度」比公車高不少「我就是寧願花比較多錢,環狀板南捷運轉來轉去,打死不搭公車 ,一來捷運比較能準時(不一定比較快)二來在軌道比較穩,可以不用抓髒髒的手拉環,也比較乾淨,沒公車那種臭味」「候車環境舒適、班次穩定、行車平穩、路線直觀,這些都是公車比不上的」。
所以民眾真的比較傾向搭輕軌勝過公車嗎,新北捷運公司近日公布2023年6月新北市兩條輕軌的各站運量。
有網友看了運量留言表示「這經營績效滿糟的」,也有網友指出「當初別蓋(淡海)輕軌預算拿去直接把紅線拉個兩三站進新市鎮效益不知道比輕軌高多少」「覺得是時候檢討拿輕軌做路網延伸是否合適了」。
圖/新北市新店區安坑輕軌於今年3月正式通車。取自新北捷運官網。
而針對今年剛通車的安坑輕軌,因為安坑輕軌乘客只能轉乘環狀線十四張站,網友認為「安坑沒接新店線真的不行」「當初接大坪林不就好了,安坑這樣一點都不意外」「安坑若當初規劃接新店線或中和線都比現在好很多」。
新北捷運除了已通車的淡海輕軌、安坑輕軌外,尚有規劃中的淡海輕軌藍海線二期、八里輕軌、深坑輕軌、五股泰山輕軌等路線,可見建輕軌作為中、高運量捷運的延伸線已成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