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牙山下的神獸」竹藝地景凝聚社區!讓美成為改變地方的開始
圖/方虹懿老師帶領繪本共讀,讓師生展開對在地環境與文化的思考與對話。大美生活提案所提供 在偏遠的鄉村地區,教育面臨著種種挑戰,教育資源有限和地方經濟不景氣的挑戰,還可能面臨年輕人外流、社區凋零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偏鄉居民的生活品質,也阻礙了地方的整體發展。然而,透過企業與基金會的慷慨支持,地方得以探索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這條道路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同時也激發著地方創生的動能。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攜手大美生活提案所與城市學,啟動了『開箱地方創生的各種可能!風土教育如何打破城鄉差距?』的專案,透過公益聯盟專案經費的挹注與讀者的捐款,打造一個開放公共參與的風土永續教育協作平台,整合多方資源,投入課程模式研發,讓一堂一堂具有永續影響力的課程能在台灣的偏鄉角落展開。
美感教育啟動風土永續教育與地方創生的契機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以『美感教育』作為協作平台推動永續影響力的一個模式,它不僅提供了學習新知識的機會,更是一個促進學生成長和社區凝聚的平台。透過藝術,我們可以突破課本框架,讓學生在創作中發現自己的潛力,培養創意思維,這不僅是提供知識,更是啟發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契機。同時,Artful Thinking的理念也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透過觀察、詮釋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我們讓學生能夠從藝術品中汲取智慧,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這種思考方式有助於他們更好地理解社會、經濟以及文化的狀況,同時啟發他們成為未來的行動者和改變者。

南投縣鹿谷鄉的秀峰國小和新北市三峽區的五寮國小是風土永續課程的實踐基地,我們透過美感教育與Artful Thinking藝術性思考的課程,打造風土永續議題的地景創作。
透過繪本的共讀進行思辨與對話,學校師生以在地居民的角度去思考永續與家鄉風土的的議題,用另一種視角,開始關注在地特色與環境議題,也享受為社區創作後的喜悅。同時,為了促進城鄉學校的共伴與交流,台灣公益聯盟更以專案經費支持,讓兩校的集創的歷程與成果在華山文創園區展出,也邀請全體師生共聚華山,透過策展與動態展演,實體開箱偏鄉小校的風土永續教育的創新模式!
學校和社區的聯繫:建立教育共同體
扎根於風土的SDGs的永續課程,要從學生最有感的生活場景與問題開始。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則是跨學科的學習的啟動器,這樣的教育體驗也更具吸引力。學生將更有動力參與學習,並將學校與社區緊密聯繫在一起。

大家利用學校每年最大的廢棄物之一「課本」與「考卷」南投在地的回收木材與校園外廢棄竹林的大量筍殼,一起進行思辨與創作,讓「倡議」與「行動」合而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