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名若出現「潭」這個字,一般指水深的湖泊地形,例如嘉義縣的日月潭;此外「潭」也能表示水深且寬廣的河段,像是大台北地區的劍潭和碧潭。與碧潭同屬新店溪流域、行經公館寶藏巖聚落的河段,過去曾有「石壁潭」的稱呼。由於過去曾有不少人在石壁潭無故溺水喪命,因而逐漸出現妖怪作亂的街談巷議。
公元1895年台灣納入日本統治,日本政府為了有效統治這塊新得的殖民地,開始對台灣進行各種的研究調查。
為了深入理解台灣在過去清帝國統治時期的法律判例、生活習慣、風俗民情等,台灣總督府與高等法院官僚共同成立了一個名為「臺灣慣習研究會」的組織,定期將研究成果彙編出版,名為《臺灣慣習記事》。公元1902年刊行的其中一期,便講述了有關石壁潭的鄉野怪談。
當地傳說潭內住了一隻活了數百年的龜精,一旦有人不知好歹入潭滋擾,便會毫不留情地將其獵殺。在當期《臺灣慣習記事》出版的近一兩年內,就有一名國語學校(今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的學生與兩名守備混成第一旅團(營區在今中正紀念堂)的砲兵,於石壁潭不幸溺斃,因此也被記錄下來。
圖/石壁潭原址約莫位於今日聯通雙北地區的福和橋台北端。普通人攝影。
當時石壁潭所在的新店溪中上游流域,雖然尚未出現永久性的橋樑,但已有渡船或是利用攔水堤壩來充當便橋。所以這三名受害者,很大可能是過於輕忽石壁潭的潛在危險而戲水遊玩,引致發生憾事。
今時今日的石壁潭,已經成為福和橋下溪洲河濱公園的一部分,完全感受不到《臺灣慣習記事》所描述的凶險景況。這是因為石壁潭所屬的新店溪流域,在這一百多年來有著劇烈的變化。
原本的新店溪主流行經台北景美地區時,會與支流景美溪交匯,到了寶藏巖聚落所在的小觀音山山腳時,河面逐漸寬闊形成石壁潭。兩河相會導致的水量遽增及暗流湧動,才是石壁潭頻頻出現溺水事件的真正原因。隨著日後景美溪進行水患整治工程,主要河道大部分被陸地化,石壁潭也因泥沙淤積而消失。
至於百年龜精一說,相信是受到傳統中國文化對於「水神」形象的認知影響。傳說上古時期大禹治水,河精使者「玄龜」背負青泥相助;此外在台灣香火鼎盛的神祇玄天上帝,亦有「龜蛇合形」的水神色彩。
圖/今日位於台北景美地區、呈現長條形的萬年公園與萬和公園一帶,過去曾是景美溪的舊河道。普通人攝影。
恐懼源自於未知,過去人們為了想辦法理解石壁潭屢屢造成生命喪失的現象,會直覺地訴諸自身生命經驗。既然如此,那就不會只有連結水神形象而得出的「百年龜精」解釋,肯定也會出現其他的想像。
可以居高臨下俯瞰整座石壁潭勝景的佛寺寶藏巖,根據台灣於清帝國統治後期編撰的地方志《淡水廳志》記載,最初由一個名叫郭治亨的閩南移民於17世紀末創建。之後台北發生了一起地震(可能是公元1694年的康熙大地震),當時郭治亨年僅九歲的女兒因此不幸喪生。
圖/主祀觀世音菩薩的寶藏巖歷經數次重修,於公元1997年被評定為台北市市定古蹟。普通人攝影。
自此之後,寶藏巖每晚都能聽見郭治亨女兒的哭聲,後來大家為此特地舉行一場祭祀才平息。不過人們又將此事與石壁潭的溺水意外產生聯想,形塑出了郭治亨女兒並未因此了卻塵緣,反而化身為厲鬼繼續在石壁潭肆虐的新解釋。
然而無論是百年龜精也好,九歲女童幽魂也罷,最終都不敵時間流逝之下的物換星移。石壁潭都已不復在了,又哪裡有魑魅魍魎的生存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