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人文理工壁壘!桃園機場旅運量年估破4900萬人,國門學府整合觀光與運輸促航空產業現場成育才實戰教室

開南大學生為何是台灣未來?觀光運輸學院隱形人才撐起2兆商機

開南大學生為何是台灣未來?觀光運輸學院隱形人才撐起2兆商機 圖/開南大學打破人文、理工壁壘,學院整合觀光與運輸,推動桃園機場產業第一現場成育才實戰教室。張智傑攝。
作者:蔡炆璇
攝影:張智傑、蔡炆璇
日期:2025-09-17

桃園,臺灣迎向世界的國門,旅運量全年預估破4,900萬人次,世界排名再度推進。而隨著航空城計畫並進、機場第三航廈啟用在即,從旅運到物流的人力需求都正以倍數成長,一場攸關人才的競賽正悄然展開。尤其,相關產業鏈不僅航空公司與地勤,還延伸至餐飲、旅行社、免稅商店、貴賓室與安全維護,機場不只是運輸樞紐,更像一座微縮城市,串連起的是一幅現代都市運行圖景。且根據統計,本土觀光產業年產值高達近2兆,光鮮亮麗的前台身後,皆仰賴專業後勤系統龐大的幕後人才,讓缺一不可的航班排程、風險控管到旅客動線設計能流暢運作。於是,位於國境第一線的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成了培育「看不見卻不可或缺的人才」的重鎮,院長呂世通更直言「建造工程只是起點,真正讓產業跑起來的,是能串接管理與服務,懂得及時應變的青年。」那麼這一所宛如「矽谷旁的學府」,究竟如何把國家抽象的培力願景化為實戰日常,為各產業栽培出串連軟硬體的才源庫呢?

桃園機場旅運量年估破4900萬人!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撐起幕後人才網,打造台灣2兆商機即戰力

在臺灣高教界,大學多半將觀光置於人文社會領域,運輸則歸於理工學院,兩者壁壘分明。然而,開南大學卻選擇整合,以管理視角將「硬體」與「服務」端上同一張桌子。

觀光運輸學院早期名稱為「運輸觀光」,凸顯「有運輸才有觀光」的核心邏輯。後因觀光系規模擴大而更名,可始終保留兩者相輔相成的精神。對此,院長呂世通指出,旅運活動的本質不光來自交通建設,還在於整體流程是否協調。

取自臉書「開南大學空運系粉專」。圖/取自臉書「開南大學空運系粉專」。

開南大學打破人文、理工壁壘!「國門學院」整合觀光與運輸,推動產業第一現場成育才實戰教室

換言之,從航班調度、地勤票務、旅館經營到餐飲管理,每道環節都需要理解SOP、懂得回應顧客需求的人才。

故呂世通也重申「開南所培養的人才,是讓設備、人員與流程無縫接軌的中高階管理者」。而依循這樣的基調,學院當然自成特色,學生除了能獲得相關崗位的作業訓練,也能同步掌握運輸與觀光相互依存的關係,並迎來周邊多元休閒與娛樂商機的遍地開花。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院長呂世通。張智傑攝。圖/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院長呂世通。張智傑攝。

延伸閱讀

企業老闆最愛非成大?南臺關鍵領袖大學「領袖課」菁英不想畢業

AI科技、ESG成顯學,真正決策是國際觀應變人才!強化觀光運輸專才將助台灣站穩全球產業變局

尤其,對於距離桃園機場僅數公里的開南觀光運輸學院來說,地利之便是延展產業現場的無敵優勢。學生針對航班異常排班、旅客動線設計與貨品冷鏈等課題,不用再只是紙上演練,而能透過模擬與案例教學,對照實景並立即驗證解方。

特別是當國際刮起AI旋風,課程也納入人工智慧科技工具,引導學生利用運量預測與資料分析,重新規劃班表或人力配置,並模擬颱風或航班延誤時的應對策略。不過,呂世通仍提醒「AI只是輔助,壓低錯誤率、跑順流程,但決定怎麼用的還是營運人才。」

開南大學打破人文、理工壁壘,學院整合觀光與運輸,推動桃園機場產業第一現場成育才實戰教室。張智傑攝。圖/開南大學打破人文、理工壁壘,學院整合觀光與運輸,推動桃園機場產業第一現場成育才實戰教室。張智傑攝。

同時,面對ESG逐漸成為全球航空業新語言。學院師資亦橫跨管理、建築與土木,帶領學生參與「綠色機場」評估專案,從節能載具、低碳建築到旅客服務流程,實際檢視永續設計如何落地,讓年輕人習得理論概念後,更能透過產學實作,把創新思維化為具體實踐,提前累積回應未來全球產業快速變化的能力。

物流專業不光是搬貨!準時、正確、合理價格帶動產業升級,開南畢業生專業判斷素養受企業青睞

另一方面,若說航空業是開南學子走向產業的校外實驗場,那物流業便是他們在校內磨練系統思維的實戰基地。呂世通坦言,許多新生初入學時,總把物流簡化成「搬貨」。然隨著深入學程,他們才意識到倉儲自動化、人機協作、即時分單、溫控監測,以及IoT與電子紙技術導入,才是這條產業鏈的主戰場,亦是人才競爭力起點。

延伸閱讀

台南崑山科大人才產業名師認證!首創電動車系與「江振誠學院」

因此,學院課程也採多層次演練教學,讓學子直接藉由系統模擬、專案企劃,親手規劃物流配送動線與分單策略,並以監控平台體驗關鍵數據如何左右重大決策。

進一步,呂世通更總結物流業底層精神是:準時、正確、合理價格。因此若過度壓低市場售價,不僅損害服務品質,也將導致人力大量流失,嚴重阻礙產業升級。故學生認識流程之際,更得判斷成本、效益與品管三者間的平衡,也造就開南畢業生深受企業青睞的專業能力與素養。

取自臉書「開南大學空運系粉專」。圖/取自臉書「開南大學空運系粉專」。

雙向面試讓實習不淪短期勞力!開南大學有別科大產學專班,不綁定單一企業以保留彈性學習歷程

與此同時,積極把學生送入就業場域的開南觀光運輸學院,也運用大量的產學牽線,將物流系師生推入DHL、UPS等全球物流大廠的倉庫,參與分揀線機制,了解貨物從分類、打包到派送的過程。同時,裕利醫藥等冷鏈專業機構的溫控監測與配送,也有助學生體會「一度之差」的重責大任。

延伸閱讀

高雄「青柱」為何世界矚目?青年局靠KTV練港都人才全集中呼吸

至於觀光系學生則被安排到晶華、長榮、老爺等五星級飯店集團或高端餐飲品牌輪值,經櫃台接待到宴會招待,逐步領會服務業的精細工作,並透過至少一學期的實習與「雙向面試」媒合制度,幫助學生和企業確認彼此需求與適配性。

如此一來,既避免實習淪為短期勞力輸出,更能培養學生成為企業長線幹部的起點。而且不同於一般科大產學專班常見的「四天上班、兩天上課」模式,並將學生綁定於單一企業,開南大學始終保留彈性與完整的大學學習歷程,使人才養成更具專業厚度與廣度。

值得一提的是,開南內也隨處可見,來自超過15個國家、約1750名外籍生,同步反映出全球旅遊業的無窮商機,為校園增添濃厚的聯合國色彩。

如學院比例最大宗的越南生,即因當地觀光與餐飲蓬勃成長,吸引大批人才透過政府「1+4」方案來台學習中文並完成測驗,再進入專業學程,促進開南每間教室成為跨文化交流場域,對本地學生而言,每堂課更是寶貴的全球合作預演。

開南大學內有來自超過15個國家、約1750名國際生,校園彷彿小型聯合國,讓台灣人才每堂課都成了跨國合作預演。圖為越南籍學生。張智傑攝。圖/開南大學內有來自超過15個國家、約1750名國際生,校園彷彿小型聯合國,讓台灣人才每堂課都成了跨國合作預演。圖為越南籍學生。張智傑攝。

而這股緊密國際鏈結,同樣也持續蔓延海外。學院師生亦逐年申請「學海築夢」與「學海飛颺」計畫,讓學生前往義大利米其林餐廳或歐美企業實習;暑期更組團到歐美參訪,將國外時下趨勢帶回國,淬鍊並內化成本土產業新借鏡,以形成國家競爭更長效的正向循環。

當然,除了在學期間的專業養成,開南觀光運輸學院學子的職涯發展,更映照出校方辦學的深度。不少校友都選擇攻讀博士後再回流母校,成為高教界「自我造血」的典範,也為後輩提供最有力的學術傳承。

開南大學空運管理學系一景。蔡炆璇攝。圖/開南大學空運管理學系一景。蔡炆璇攝。

同時,還有人在航空與物流企業中快速晉升,從實習生成長為主管階層,充分展現學院強調的系統思維與服務設計力。對此,呂世通更難掩自豪地透露,企業普遍反映開南畢業生不僅能勝任操作任務,更具備流程規劃與跨部門協調的能力,甚至能帶領團隊推動決策,這也讓學院逐步在業界建立不可多得的好口碑。

「大學教育的任務並非替學生預測未來,而是讓他們在變局中有能力找到位置。」呂世通最後語帶堅定地說。特別是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擴大台灣觀光量能、物流智慧化加速、AI與ESG成常態,國際人才即戰力將決定國家能否立足世界舞台。而開南獨一無二的「國門學院」,正極力打造翻轉未來的應變新人才。

延伸閱讀

看中雲科大學生「最純」?台積電、NVIDIA、AMD搶合作吸AI人才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礁溪老爺酒店常客猛住700次!宜蘭溫泉霸主客滿20年靠這種員工
最有錢景的私校勝頂大?義守大學AI醫療、永續人才數百萬這樣花
嘉義成人教育為何國際熱門?中正大學企管EMBA吸竹科菁英搶讀
蔡炆璇

蔡炆璇

遠見記者、城市學數位策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