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寧靜車廂變歧視應設親子車廂?史哲道歉認3點:暫時無法做
圖/日本九州新幹線阿蘇男孩號,取自YT@R九州公式チャンネル 高鐵「寧靜車廂」自9月22日正式上路,原意是提升旅客乘車品質,卻在中秋連假期間引發爭議。多位家長向立法委員張雅琳陳情,表示明明規範中「嬰幼兒」並非寧靜車廂的適用對象,卻仍被乘車長多次舉牌提醒,甚至遭其他乘客喝斥「吵死了,寧靜車廂啦」要求安靜,引發家長群體強烈反彈,不少家長也希望高鐵能同時設立親子車廂。而許多國家的鐵路列車,其實早有此設計,親子車廂除了哺乳室跟尿布台,甚至還有遊戲區,可以玩溜滑梯、球池,讓家長帶孩子搭乘大眾運輸不再戰戰兢兢。對此風波,高鐵董事長史哲15日也道歉,坦言沒有把事情講清楚,「千錯萬錯都是我們的錯」。
寧靜規範「不含小孩」卻被舉牌!高鐵:有人檢舉就要處理,超過7成為講手機看影片
立委張雅琳在Threads詢問,是否有帶孩子的家長被高鐵服務人員舉牌勸導安靜,沒想到不少人留言分享自身經驗。根據高鐵公告,寧靜車廂主要是希望乘客「降低交談音量、不外放影音、不通話」,但實務上嬰幼兒並未被納入禁止對象。然而,也有高鐵人員反映,高鐵設有文字客服工具,只要有人檢舉即會立案,站務人員就必須介入。其他乘客拿著雞毛當令箭,甚至大聲怒罵家長,導致帶小孩出行的乘客「成為被動焦點」。
一位母親在網路上分享,她在安撫哭鬧中的嬰兒時,仍被乘車長舉牌示意「請保持安靜」,令她備感壓力:「孩子只是短暫哭兩聲,卻被舉牌提醒,我真的不敢再搭。」也有網友提到,「就是擔心孩子吵,一上車馬上跟服務人員購買零食,孩子沒說話,也被提醒要降低音量。」不少家長認為,高鐵雖強調「柔性勸導」,但實際執行卻偏向「零容忍」,造成親子乘車恐懼感。

高鐵則是回應,只要有旅客通報噪音情形,列車長都需到場了解並提醒,「並非針對嬰幼兒,而是依現場狀況判斷」,若經協調無法改善才會再採取進一步處理。
根據統計,自9月22日到10月8日推動車廂寧靜以來,已進行逾1.3萬次勸導,平均每班次不到5件,其中超過7成都是講手機、看影片,幼孩童僅零星個案。
進一步分析,近半數49%為在車廂內講電話,其次為追劇、聽音樂未戴耳機,超過二成,占了24%;其他多為大聲交談影響他人有27%,幼童和孩童相關僅為極零星個案,呼籲社會包容和支持孩童成長。
史哲表示,今年8月宣布實施寧靜車廂時就講得很清楚,沒有針對孩童,嬰兒、幼童或其他如疾病等明確因素而影響自主能力旅客的行為,都是以安撫、溝通為原則。對於近期的風波感到遺憾,但做交通服務業,第一件事情就是說對不起,「沒有把事情講得很清楚,千錯萬錯都是我們的錯」。
全車「寧靜」成壓力場,家長盼設「親子車廂」緩衝
由於目前高鐵全車皆為寧靜車廂,使得帶著嬰幼兒出行的家長,若要安撫哭鬧不止的小孩,只能到車廂連結處或哺乳室。許多父母坦言,如今上高鐵「比坐飛機還緊張」,更幽默諷刺,台北到左營96分鐘,路途就跟電影《96分鐘》一樣,全程緊繃、毫無冷場。不僅怕孩子哭、怕被舉牌,連旁邊乘客的眼神都讓人不自在。
有網友直言:「不是不想配合,而是小孩不是開關,怎麼可能完全靜音?」「月底要搭高鐵回娘家,滿滿的焦慮感!寶寶一歲多,真的很難控制他一點聲音都不能發出。也很焦慮會被其他的乘客指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