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確定驚險落腳台北,給有意爭取大廠進駐的各縣市上了可貴一課

輝達確定驚險落腳台北,給有意爭取大廠進駐的各縣市上了可貴一課 黃仁勳於2025 COMPUTEX 台北展期中,宣布輝達總部將在北士科。照片為遠見資料照,蘇義傑攝影。
作者:寶島眼睛
日期:2025-10-30

輝達(NVIDIA)日前已明確表示,台灣總部地點就會在北士科T17、T18基地,而台北市府將啟動各項行政程序,以最快速度讓輝達順利落腳台北,此舉也讓懸在心上的輝達進駐案,終於塵埃落地,也給所有有意爭取國際大廠進駐的台灣各縣市,活脫脫上了寶貴的一課。

2025 年5月19日於 COMPUTEX 台北展期中,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其主題演講中宣布,Nvidia 將在台北市北投-士林科技園區(T17、T18 地塊)設立新的台灣辦公/總部基地、稱為「Nvidia Constellation」。

該兩塊地位於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面積約 3.89 公頃。 Nvidia表示,因為台灣在人才庫與半導體供應鏈具備優勢,為其選址理由之一。

不過,儘管宣布了選址意向,但實務落地過程並非一路順風。5月後,該案與時任承租方/地上權人——新光人壽在地上權轉讓、契約終止/轉移協議上仍有卡關。此外,雖然台北市政府熱烈歡迎該案,但仍指出土地、契約、行政程序、建築規劃等需解決的障礙。

因此,全案從選址意向公開到各方協商進行,仍有重大合約與行政程序挑戰,也因而一直處於未必立即「全面落地」。對於各縣市而言,這樣的進程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從意向→協商→落地」樣板,也同時提醒,落地並非宣佈即成,還需地權、流程、配套等同步齊備。

右下區塊T17、T18即輝達台灣總部預定地。取自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官網圖/右下區塊T17、T18即輝達台灣總部預定地。取自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官網

延伸閱讀

輝達卡關北士科照搶才!雲科大「三實AI人才」直通台積電、AMD

為何各縣市都在爭取國際大廠落腳?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令人好奇的是,地方政府為何將「引進國際大廠」列為重要任務?可從以下幾面向看出驅動力:

首先是,產業與城市競爭力提升。國際大廠進駐,可提升該縣市在國內外的品牌能見度,成為「這裡是國際企業選擇地」的標誌。另外,大廠的落地往往能帶動上下游供應鏈、中小企業、創新研發機構跟進,形成產業聚落效應。若能成功促成一兩家關鍵大廠落地,該縣市在招商競爭中就能取得先機,比其他地方更有吸引力。

再來是,財源、就業與區域振興。大廠設點常伴隨高階就業機會、較高薪資、研發職務,這對地方人才留用與吸引外來人才皆為利多。而稅基提升、租稅收入增加、土地價值可能上升、都市更新與配套改善亦可能因此而加速。在地方產業轉型、從傳統製造代工向研發設計、總部經營型轉變的趨勢中,引入大廠可視為一條「跳板」或「催化劑」。

第三,城市治理與政績考量。地方政府若能藉由成功引進大廠來展示「我這個地方具備國際企業選擇的條件」,對提升地方政府形象、強化選舉與民意支撐有益。在全球化與產業鏈重組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若不積極爭取大廠,容易被動於產業外移、人才流失、城市競爭力下降的風險。

簡言之,各縣市積極「爭大廠」並不只是招商操作,而是整體城市/產業競爭力提升、經濟轉型、人才策略、政績展示的綜合戰略。

國際大廠在決定進駐地點的四大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縣市想要大廠進駐,但大廠本身也有其選址邏輯。從 Nvidia 的案例與相關報導可歸納其主要考量因素:

首先是,供應鏈與人才條件:Nvidia指出其選擇台北的原因之一是台灣擁有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與優秀人才庫。此外,報導指出其決定在台北設點,是因為其工程師團隊已聚在大台北區域,交通與生活機能對於人才來說至關重要。

第二是,用地與交通/都市機能:Nvidia關注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T17、T18)地塊地點已具備都市計畫定位、交通與機能優勢。同時,大廠亦傾向選擇交通便捷、生活機能相對成熟、對國際人才具吸引力的城市位置。

第三,行政效率與政策誘因:若地方政府能提供較高效率的行政流程、協助土地/建築規劃、用地變更、法規配套等,將成為重要誘因。Nvidia 與台北市政府之間即有預期「加速行政程序」的協商。

此外,大廠亦關注政府在稅務、法規、人才延攬(如外國專業人才法令)、研發政策上的支援。報導中亦提及政府已在檢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法。

第四,地權與契約、風險控管:Nvidia與新光人壽在地上權轉讓、契約結束與土地合約等方面遇到障礙。這提醒大廠在落腳前往往會仔細評估土地權屬、契約條件、建設期限與風險。

總體而言,國際大廠在落地前的考量並非僅看「給多少土地/補助」,而是看「我在這裡能否取得供應鏈接軌、人才匯聚、行政順暢、交通便捷、生活機能強、土地與契約風險低」。地方政府若能在這些維度展現實力,吸引國際大廠的機會將大幅增加。

輝達選擇於台北設總部,原因之一是台灣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與優秀人才庫,且台北生活機能佳、交通便利,照片為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資料照。張智傑攝。圖/輝達選擇於台北設總部,原因之一是台灣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與優秀人才庫,且台北生活機能佳、交通便利,照片為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資料照。張智傑攝。

延伸閱讀

新壽「動土」情勒黃仁勳選台北別塊地?輝達北士科卡關誰是戰犯

國際大廠落腳後,對縣市能帶來哪些好處?

總之,引進大廠不僅是一則招商新聞,其對縣市、中小企業、人才市場與城市生態的影響可從以下幾方面體現。

一、就業與人才機會提升

大廠帶來的是較高附加價值的職位:如研發、總部管理、設計、AI/軟體支援等,這對地方人才結構提升有益。透過大廠進駐,能吸引國際或跨區域人才來此聚集,並可能帶動地方人才留流、年輕人回流。

二、產業鏈帶動與在地升級

大廠進駐通常帶動其上下游供應鏈、中小企業、研發機構進入該地,形成聚落效應。這可為在地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接案機會、創新合作機會。地方產業從低附加值代工、製造向設計、研發、服務轉型的契機變多。相關聯產業如物流、配套服務、國際業務、研發委託亦可受益。

三、城市品牌提升與國際曝光

成功吸引國際大廠可讓地方成為全球供應鏈或科技佈局的一環,提高城市在國際上的能見度。這對下一步招商、人才引進、國際合作皆為助力。

四、交通、都市機能與公共配套改善

大廠進駐常伴隨基礎建設更新、交通改善、園區建設、生活機能提升。對當地居民來說也有配套改善效益。因大廠需求強,政府可能協助完善通勤、交通節點、生活設施,間接提升城市整體品質。

五、知識創新與研發生態強化

大廠設置研發、總部或AI平台,可能與地方大學或研究機構形成合作,提升在地的創新能力。

長期而言,地方可建立「研產學鏈結」的生態,增強城市的長尾競爭力。

總結而言,大廠進駐對縣市而言,是一個「機會放大器」:放大就業、人才、產業、品牌、機能。但前提是地方必須善用該機會,讓其從「落地」走向「在地化」「升級化」。

各縣市若要吸引大廠進駐,如何操作?

基於前述分析,縣市政府在招商大廠時宜從「被動等待」轉向「主動準備」。以下為具體操作項目:

第一,建立清晰的產業定位與品牌策略:地方應先釐清自己在全球/國內產業鏈中的定位(例如:AI研發、綠色科技、生醫科技、智慧製造等),而非「只想要一個大廠」。

基於定位,設計園區、招商主題、配套政策,使外界理解該地為何適合該類型大廠。另外,再建立可辨識的產業園區品牌,如「某某科技園區-AI產研基地」等,讓企業一看就知道環境與定位。

第二,選址與土地、用地規劃提前做好:選擇交通便捷、生活機能佳、產業鏈具接近性的地塊。

提前盤點土地權屬、地上權/承租權、原有契約、都市計畫變更、環評許可、建築容積、基礎設施等可能拖延的因素。這包括建立專案窗口、簡化流程、一站式服務機制,以提升行政效率;制定誘因方案(如土地租賃優惠、建築補助、研發補貼、人才引進補助)但同時保持誘因與成果導向平衡。

第三,人才與交通、都市生活配套同步規劃:規劃人才育成與人才留用政策,例如:與地方大學、技職體系合作開課、培養企業所需技能。建設通勤方便、交通便利的配套,例如捷運、道路接駁、產學交通鏈。

同時,也要提升居住、教育、育兒、文化、國際化生活機能。因為大廠員工不只看薪水,也看生活品質。強化外國專業人才的引進與配套(住宿、語言、家庭服務等)以滿足國際化總部需求。

縣市政府在招商大廠時,必須同步考量人才、交通、居住等各方面需求,照片為台北市街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 James Hunt。圖/縣市政府在招商大廠時,必須同步考量人才、交通、居住等各方面需求,照片為台北市街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 James Hunt。

延伸閱讀

不再只有南京路、廣州街,京都街、青森路等國外城市成為道路命名新風潮

第四,建立產業鏈結、在地化承諾與監測機制:與大廠談判時,地方政府可要求或協商「在地採購率」、「研發合作比例」、「本地人才聘用比率」等承諾。同時設立追蹤機制,定期監督企業落地後的實質效益:例如新增研發人力、在地採購金額、產學研合作項目、地方稅收變化等。

第五,社會參與、透明度與共融發展:招商過程中應納入地方社區、產業界、學界的溝通,說明大廠進駐對地方的效益與配套,避免未來產生社區反彈或「大廠進駐但地方沒有受益」的負面觀感。

確保在地社區能從案件中受益,如新增就業、技術轉移、生活機能改善,而非變成大廠孤島。

總之,從 Nvidia 選擇台北設立其台灣辦公/總部基地的案例,我們看到一個典型的「意向/協商/落地」過程,其間涉及選址、供應鏈、人才、土地合約、行政效率、政府誘因等多重維度。各縣市若想在全球科技佈局中取得一席之地,不應只看「誰搶到大廠」,而要深刻思考「我為何可被大廠選中」與「大廠落地後,我如何把它變成城市的長期資產」。

 地方政府應做到的,不只是一場招商成績,而是一場城市產業與人才生態的佈局。一旦大廠進駐的那一天來臨,它是否能順利落地、與在地產業深度鏈結、讓人才願意來也願意留下、讓城市生活配套同步提升,這些才是衡量「落地」是否成功的關鍵指標。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Workcation正夯,台灣有沒有機會躋進世界級的數位遊牧城市?
別說彰化不好玩了!一場設計展,翻轉彰化觀光沙漠污名
寶島眼睛

寶島眼睛

城市學特約編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