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2025年5月,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出席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時,宣布海外總部將落腳台北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正是新光人壽在2022年2月,完成地上權設定登記的T17、T18基地之際。黃仁勳甚至還在現場展現模擬圖,顯見他對於該工程開發投資的高度期待。
沒想到,5個月過去,至今連最基本的土地問題都陷入僵局。輝達與新光人壽的MOU在9月底到期後,這個全球關注的指標投資案陷入了新僵局。蔣市府把底線畫得很清楚,依照合約走就是要「蓋完移轉」,以圖利為由,否決掉新壽主張的直接移轉地上權。
圖/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宣布總部將進駐北士科卻卡關。蘇義傑攝。
但持有這塊基地3年多,新壽自然不願就這樣放棄;即便要,也必須賺回本,因而喊出了140億天價補償金。
看在北市府眼裡,新壽拿著這塊土地3年多不作為,突然見到輝達要這塊基地,圖謀直接移轉,不能就要拿這麼多的補償金,等於平白大賺100多億,市府立場當然不可能同意。
就目前的發展局勢來看,有3個發展方向。
第一,是新壽主張的地上權,直接移轉給輝達,認為北市府可基於重大公共利益等理由,免除該案地上權契約的轉讓限制。但此方案市府果斷回絕,認為有圖利嫌疑。
第二,新壽按照輝達的建築設計為其興建,完成後移轉相關權利予,但此方案輝達未同意。
第三,則是新壽與北市府合意解約,北市甚至已取得中央的背書,可採專案方式將地上權指定予輝達。但此方案新壽不同意,主張若配合放棄部分未來收益,公司決策人員恐要面對違法背信等法律責任。
如今,這道三方無法教會的互斥集難題,因為新壽突然在10月16日舉行開工動土典禮,不僅加速三方角力白熱化,也讓事情變得更複雜。
圖/北士科軟橋段示意圖。台灣房屋提供。
新壽董事長林維俊在典禮強調,動工是基於已取得的雜項執照,完全合法;同時他還表示「新壽從來沒有、也不會向台北市政府或納稅人拿一毛錢」。換言之,未來若有補償金,都應由輝達支付,而非來自公帑。
而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則表示,若新壽動工,必須依照原設計與核准內容施作,不得擅自變更用途或結構,市府也會保留依法執法的權利,若發現違法情況,將依法處理。接著,他更喊話,如果新壽真要照申請的執照施工,意味著不等輝達,「那就應該以正式公文公開告訴台北市政府,讓市府與輝達啟動備案」。
事實上,對於地上權爭議,一向態度低調的輝達,雖然首選是T17、18基地,但這還是有個前提,畢竟,考量AI科技產業的建設複雜性,黃仁勳還是傾向交由信賴的團隊自行規劃與施工,而非由新壽代建。所以,新壽日前在該塊基地動土的行為,似乎等同於在告訴輝達:選別塊地蓋總部。
新壽此舉,先不說,是否要承擔把輝達從台北市趕跑的罵名,啟動工程後,無疑又讓地上權問題變得更複雜,甚至難以脫手,這樣來看,新壽恐怕最終會落得兩頭空。
圖/台北市長蔣萬安。取自臉書「蔣萬安」。
回過頭來看,北市府把立場幾乎踩死,也並非沒有風險。面對與新壽間的地上權爭議,北市府以最保守的方式應對,力圖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解決此事,不容有任何法理模糊空間的手段,確實保障了公務員及政務官,但多少也增加了溝通難度。
由此來看,市府要把輝達留在台北市,真的並非喊喊就好,如何在死板的法規解釋下,取得最大彈性空間解決問題,相當考驗蔣萬安團隊的應對手段。
倘若,輝達真的因此次風波而被其他縣市攔胡,蔣萬安必定將承擔最大責任,面對在野陣營的質疑事小,未來仕途發展恐怕才是他該擔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