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張智傑攝。(示意圖) 打從輝達在2025年5月,宣布海外總部落腳台北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後,北市府與新壽就持續針對地上權爭議進行攻防。新壽盼用直接移轉地上權方式,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北市府認為,此舉有違法圖利疑慮,故謹守底線,設法盤點手中土地籌碼、拉中央背書法規面,才總算讓新壽願意走入合意解約的程序,至此,時間也已耗去大半年。

針對北士科T17、18地上權的分手費,新光人壽在經過多日盤整後,提出44.34億的金額,這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當中,包括新壽先前已繳納給市府的各項款項,包含權利金、地租、營業稅、印花稅及行政規費等,合計約34.5億元;另外,新壽則提出約9.85億的「實際支出成本」,包括設計規劃、顧問費、維護費與其他行政支出。而市府也委託會計師審查,在砍了約4000萬元後,最終定案為44.34億元。
有趣的是,新壽提出的這筆分手費,內容之「細」,也引發議員及社會關注。像是新壽把4次的除草費,約85萬元左右;以及圍籬調整費(例如台新新光金控合併後的Logo調整、圍籬美化等雜項)約1100多萬元;還有連辦理地上權、變更設計使用、估價報告代書費或律師服務費,通通加一加來道700多萬元。因此,這些瑣碎的項目,自然引來議員質疑其合理性。

不過,在11月12日議會的審議過程中,現場可說是和樂融融,不見過往劍拔弩張的氣氛,甚至還是由在野黨的民進黨團率先發言,高呼「支持輝達、儘速簽約」。
此外,國民黨議員游淑慧則說,雖然新壽把除草也列為成本,但各界應以大局為重,因此國民黨也無異議通過,顯見「藍綠白都為了輝達落地,會幫忙排除萬難支持市府所有行政過程」。
至於這筆分手費,是否會拿市民的納稅錢埋單?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則強調,新壽本來繳交的權利金、稅金等約34.5億,市府都會退還;而新壽主張的9.85億成本部分,輝達則願意「概括承受」,當中,甚至還包括印花稅等,根本不列於地方政府的稅金,總計14.41億,未來輝達都會透過權利金的方式來支應。換言之,如同日前台北市長蔣萬安鄭重說明「絕對不會讓台北市民埋單」。

另一方面,對於未來將地上權設定給輝達,北市府到底能進帳多少錢?李四川提到,在計入要「概括承受」的14.41億後,有兩種情況。首先是中間道路全部合併進基地面積,粗估權利金約125億元;若合併後釋出3分之1左右做為周邊道路使用,權利金則估計約120億。
而根據市府規劃,議會在11月12日審議完後,新壽預計在11月13日召開董事會,最快有望在11月14日與新壽終止契約。
接著北市府就會塗銷地上權,並接續啟動都市計畫變更流程,而輝達則同步將投資計劃書送市府,整個過程約3個月可完成,最快有望在2026年新春農曆年前與輝達完成簽約。

而在土地問題解決、輝達確定「降落」後,北士科整體產業規劃與基礎建設,亦是各界關注焦點。
對此,議員李明賢就以其選區的「內湖科技園區」為例,指出當地上下班通勤人口超過16萬人,可實際上,住在該區者僅4萬人左右,因而導致大量車流往返,形成嚴重交通堵塞亂象。所以,當距離內科不遠的北士科崛起,北市府是否連帶有「內科瘦身計畫」,鼓勵產業移轉至北士科?
面對該提問,產發局長陳俊安則回應, 交通局一直都有針對北士科的整體交通運輸量能進行檢討;此外,未來若產專區進駐完成,推估北士科就業人口可達5.5萬到6萬人左右,為內科三分之二到二分之一的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