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榛蔚專欄】建立宜居城市是許多縣市的願景,花蓮將設計美學與自然風情融入公共建設,形塑城市定位

如何打造充滿能量的宜居城市?花蓮從生活空間與有感建設開始!

如何打造充滿能量的宜居城市?花蓮從生活空間與有感建設開始! 圖/取自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FB。
作者:徐榛蔚
日期:2022-01-09

編按:《城市學》深耕地方治理議題,因此特別策劃【大咖說】單元,邀請首長藉此平台發聲,帶領讀者從第一線觀點,理解各地政府執行政策的緣由,以及對城市發展的願景。建立宜居城市是許多縣市首長的願景,花蓮縣長徐榛蔚認為,完整的城鄉規劃與社區空間營造,將設計美學、人文與自然風情、地球永續、族群融合等元素融入公共建設,才能形塑更獨特的城市定位。花蓮透過舉辦2021城市空間藝術節、重新打造中山公園、箭瑛大橋通車等,邁向安全而宜居的城市。

以下為花蓮縣長徐榛蔚投書全文: 

11月份的一個週末,在花蓮的日出香榭大道、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太平洋公園南濱段、豐田村等場域,湧進了許多鄉親及全國的遊客,他們共同參與了溫度與深度兼具的「2021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當我看到藝文團體與民眾,透過文化展演、提問、論壇、角色扮演體驗等多元活動,共同探究花蓮的城市樣態與生活美學,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我相信,一座城市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每個人都為腳下的土地奉獻一己心力,愈來愈多人在這塊人文薈萃的寶地上,與這座城市一同呼吸,留下每一個動人的印記,才讓花蓮累積出如此豐沛的城市能量。

看更多 》花蓮沒有指標性活動?城市空間藝術節「溫花蓮」八問翻轉東部

取自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FB。圖/取自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FB。

建立安全而宜居的城市 

花蓮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但它絕不是必然。儘管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純「淨」的空氣、讓人「靜」心的風景、宛如桃花源般美好的意「境」、成為有機首都的衝「勁」、花蓮之美的「靚」、交通建設讓花蓮好「近」,但如果不是眾人共同努力,守護這片土地的美好,花蓮不會成為現在的「花園城市」。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花蓮是一座充滿幸福感的城市,但它絕不是偶然。如果不是鄉鎮市公所的夥伴們和縣府團隊用心完善基礎建設和各項重大建設,從地下污水道、地上的智慧交通網絡、到自行車綠色路網,讓民眾鄉親免除地震、颱風等環境威脅,帶動了城鄉的活力,這裡無法成為大家安居樂業的「幸福花蓮」。

我心心念念的,是努力讓花蓮成為一個安全且宜居的城市。在這其中,包括交通建設、下水道、水利工程、國民住宅等都是我們基本的職責,我們有義務建構安心舒適的環境,為鄉親的生活品質嚴格把關。

看更多 》花蓮健康城市排名大躍進!東大門環保夜市、低碳旅遊創永續家園

在基礎建設之外,我們還需要有更完整的城鄉規劃與社區空間營造,並將設計美學、人文與自然風情、地球永續、族群融合等元素融入公共建設,才能形塑更獨特的城市定位,展現花蓮的獨特魅力。

打造幸福建設  與城市進行對話 

許多人經常問我,花蓮的資源不算多,但何以創造出如此豐沛的城市動能?我的回答是:因為,我們對未來充滿想像力與熱情。

前一陣子剛落幕的「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以及中山公園的重新啟用,正好可以說明我們如何透過各種幸福建設、文化與城市的對話,持續為這座城市注入活水。

今年的「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以「溫花蓮」為主軸,涵蓋「日出未來河」、「花創火溫酒」、「南濱奔日流」、「溝仔尾問路」和「豐田村秘境」五大活動,最特別的是16組藝術團隊在日出大道協作展出「八大城市提問」作品,以「問」為行動,與民眾一同討論探索花蓮的城市樣態與生活形式,還有一群戴著「問答志工」名牌的資深市民,不僅介紹作品,同時更扮演這個城市的導覽員與說故事的人。

看更多 》台鐵EMU3000列車2點勝普悠瑪、自強號!花東人回家快又安全?

縣長徐榛蔚出席城市空間藝術節,花蓮縣政府提供。圖/縣長徐榛蔚出席城市空間藝術節,花蓮縣政府提供。

「2021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開幕前的一個傍晚,我特別與縣府團隊一起到日出大道,不僅為參與活動的藝術團隊們加油,更獻上我的感謝。我看著藝術家將家中的老家具、鏡子、原住民的野菜、膠帶、轉化成自己的創作,映照著花蓮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生活故事,一一蘊含著可貴的智慧與力量,讓這座城市得以不斷推進、生生不息!

另外,花蓮鄉親很熟悉的中山公園,也在12月以全新面貌回歸了!中山公園曾是許多花蓮人兒時最快樂的回憶,在縣府爭取到『洄瀾。回藍』花蓮市河海人文廊道建置計畫-花東鐵路門戶建置工程」的補助下,重新打造成一座親子友善公園,同時還新建網球場、籃球場等休閒運動設施,讓大朋友小朋友們都能在此擁有輕鬆愉悅的時光!

看更多 》花蓮「據說考古隊」獲紅點設計獎!在地文化美學如何閃耀國際?

中山公園重新打造成一座親子友善公園,花蓮縣政府提供。圖/中山公園重新打造成一座親子友善公園,花蓮縣政府提供。

第二代箭瑛大橋通車  兼具交通觀光功能與歷史價值 

事實上,不僅是最近的城市策展活動及生活空間讓民眾有感,近兩年花蓮的幾個指標性公共建設,包括箭瑛大橋、青年安心住宅,都獲得各界好評,且屢屢摘下全國性獎項。

其中位於鳳林鎮的箭瑛大橋改建工程就榮獲「2020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勞動部「第14屆優良工程金安獎」優等、「第21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土木類優等獎,不僅是對施工專業團隊工程品質的肯定,也是對縣府團隊最大的鼓勵。

跨越花蓮溪的箭瑛大橋,是花蓮溪第一座水泥橋,乘載了民國66年間黛納颱風來襲時,冒險渡河趕赴學校上課而不幸罹難的兩位國小老師張箭、鄧玉瑛,克盡職守的精神,其英勇事蹟還被拍成電影,也讓箭瑛大橋打響了知名度。

近年來因為橋面寬度不足、結構老舊破損、不利花蓮溪整治,地方人士積極呼籲重建新橋,前縣長傅崐萁及我在擔任立委期間積極爭取,獲得經濟部及花東基金補助,加上縣府自籌款,共耗資近4.5億重建長960公尺、寬9公尺的第二代新橋,在今年7月正式通車,已經成為鳳林鎮的新地標。

看更多 》台東油芒為何被失傳?台獨有「超級食材」在七度空間變法國甜點

第二代箭瑛大橋,花蓮縣政府提供。圖/第二代箭瑛大橋,花蓮縣政府提供。

對花蓮鄉親來說,箭瑛大橋的改建不僅因拓寬橋面而提升用戶安全,增加交通便利性,箭瑛大橋位於花46線鄉道上,肩負著連接省道台9線及縣道193線的功能,在自行車道串連下,可望帶動當地觀光發展;此外,除原於東側橋頭的紀念公園外,這次也特別保留2座舊橋橋墩及橋面作為紀念廊道,橋塔設計有如雙手合十的造型,更象徵兩位英勇殉難的老師繼續守護著用路人,兼具歷史人文保存及教育的價值。

250萬就能購買青年住宅  安心成家的最強後盾 

另一項重大建設是位於北埔精華生活圈的「花蓮青年安心成家住宅」。隨著花蓮的觀光休閒、農業、文創等產業蓬勃發展,愈來愈多年輕朋友返鄉或移居到花蓮,但青年要能夠落地生根、安心成家,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解決居住的問題。

在我上任後,積極推動青年安心成家住宅,我們推出全國首創的賣斷式方案,每戶住宅及店面分別只要250萬元及320萬元就可輕鬆購得;住宅基地距離花蓮市區只要10多分鐘車程,生活機能便利,同時具備完善的公共空間規劃與交通環境,建物更有耐震標章、綠建築標章及智慧建築標章等認證,可以說是青年安心成家最堅實的後盾!

看更多 》怎麼做教育創新?107個台灣最強教案,走出教室展現在地關懷!

花蓮青年安心成家住宅,花蓮縣政府提供。圖/花蓮青年安心成家住宅,花蓮縣政府提供。

我們一共興建了7棟大樓809戶,包括住宅651戶及店面158戶,斥資超過18億元,已於今年5月陸續交屋。這項建設至今已吸引臺東縣、桃園市、彰化縣、新北市組團前來參訪觀摩,在109年「國家卓越建設獎」一舉拿下「最佳規劃設計類」、「最佳施工品質類」及「最佳社會住宅類」三個「金質獎」,證明了花蓮青年安心社區住宅的高品質,讓青年可以擁有一個安心健康的家。

對未來充滿想像  迎向每一個陽光  

在歷史長河的脈絡中,未來總是充滿無限想像,我們會將各界的鼓勵與肯定轉化為動力,啟動更多具有在地特色的城市建設,繼續將花蓮經營成宜居共好的城市。當每一個清晨陽光冉冉升起時,期待大家都能迎向光明、展開幸福的每一天。

本文為「花蓮縣長徐榛蔚」投書內容,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大咖說花蓮縣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政府十年砸2700億改善交通,為何東部人返鄉還是好遠、好心酸?
台鐵解憂藍皮列車出發!從屏東枋寮緩慢開到台東的懷舊祕境之旅
七八年級竄躺平族!這縣市「半微躺青年」不婚育沒車房最軟爛?
徐榛蔚

徐榛蔚

現任花蓮縣縣長,曾任立法委員。在服務的實踐道路上,榛蔚一步一踏,期盼花蓮十三個鄉鎮市,生長出屬於在地的美麗風貌人文篇章。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