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Z世代之前的X、Y世代,整體而言,對工作的態度比較認命,力爭上游、認真努力,大概就是工作人設,因此,縱然有些人並不認為,身為員工就得低人一等,老闆的價值觀就得全盤接受,只是孤掌難鳴,也沒有辦法搬出檯面上講。
曾遇過特殊的中高齡諮詢個案,因為生涯有重大變故,是個相當有難度的案例。
數次諮詢後,他轉職成功,也跟我分享面試情形:
去某家大廠應徵工廠作業員,和一群2/3都是年輕人的應徵者競爭。
後來輪到主管面試,主管看了他過往外商高管的資歷,了解轉職原因後,主動提出想將他調到QC單位,HR也提出較符合他過往經歷的職缺,問他有沒有興趣嘗試?
總之最後,在該輪15個面試者中,他和另一位30歲左右的應徵者被錄取了,其他年輕人被淘汰。
此外,HR還特別問當時為派遣身分的他:需不需員工宿舍?
而我這位個案,他一進去便到QC單位,在一個比其他同事資淺且高齡的狀態下,重新適應不是自己領域的工作。
但因為這工作屬性,比他原本的職務更適合他真正的需求,所以,一路走來,如今也愈爬愈高、他整個狀態也比以前快樂許多。
當然單個案本身,就有很多值得探討和分享的事,可今天,我想關注的視角是企業。
看過不少由老闆一手創立的企業,曾經成功、叱吒一時,如今因機運、世道等各種不可控的因素走向衰微。
而我發現,最後能決定一家企業到底起不起得來,撇開產品、商業策略不談,老闆或用人單位對於「人才」的看法和做法,往往是關鍵。
由於疫情、Z世代的工作思維轉變,未來的工作型態,恐怕不再像現在那樣,每人都在定點打卡上下班,每人都在老闆主管的眼皮底下做事,不管你願不願意,以後的發展即將是: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Luis Villasmil。(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企業之所以大缺工、留才不易,除了年輕人變少、用高薪和頭銜也不再像以前,容易擄獲一批願意為公司拚死拚活的人才之外,我發現很多老闆,自己的舊思維也很不樂意轉換,比如:
這樣的企業,很容易在競爭激烈、環境世代大轉變之際適應不良,自己被市場淘汰。
反之,我也看到不少企業,因為被缺工、找不到合適人才搞到怕了,或真心相信「人才是企業最大資產」,在選、用、育、晉、留才上,有更突破性的想法作法。
像我個案和我分享的這家公司,就是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家。
其實,企業的價值觀,看官網寫得頭頭是道的企業文化、Slogan都只是個參考,是否能真正落實,有時候,從去拜訪、或面試踏進該公司的那一刻起,都可以由很多小細節觀察到。
看過幾家做得不錯,人才留任率較高的公司,多半都能做到以下這4樣:
這取決於HR部門的專業程度,以及部門主管的Sense:適才適任不應只是口號,員工應聘進來是一回事,他是否適任、是否有企圖心及意願在工作求發展;亦即只想求個安穩,都該納入升遷及教育培育計畫中。
如果讓員工感受到,公司不僅把自己當工具人,還關心自己的發展,對公司的黏著度肯定不一樣。
這年頭不講忠誠度,但你可以講黏著度,讓員工自願跟著你的程度。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Sigmund。(示意圖,非內文畫面)
一般公司評員工績效都會有績效考核,不外乎就是叫員工填表、部門主管填表以及會談。
許多主管和員工都嫌麻煩,這件事要做不做、圖個形式,其實是很可惜的,因為這是主管了解員工最好的方式。
很多公司階級太多,一層層上報,部門主管不見得了解每位員工到底在做什麼,如果中間遇上別有用心的人搞事,那就是鬥爭、不公義無法根除的原因。
部門主管別省略瞭解個別員工的機會,否則,每離職一個員工,找新人進來的代價,根據人力資源所有綜合成本的推算,約是該名離職員工年薪的150%。
員工離職,真的是再找就有了嗎?付出的代價,不傷嗎?
針對有員工倦勤、不適任,或各種生涯因素,或單純為了栽培,公司都該落實輪調制。
很多大企業或有規模的公司都已行之有年,但我覺得,就算不是什麼500大企業,只要公司部門有確實分工,小公司也可這樣執行。
有些員工真的不錯,但也許種種因素不適合留在目前位置上,與其讓人離職,不如給他更多選擇,讓他繼續留在組織內。
我也曾聽過:一個工作能力佳、和老闆也處得挺好的朋友,當時有些原因無法繼續目前工作,本想申請轉到其他部門,但因直屬老闆不肯放掉自己身邊的大將,這位大將,最後也只好離開,去當了別家公司的大將了。
職場上中高齡工作者,通常都是上有高堂,下有孩兒的三明治族群,尤其有家庭的中年女性,受公司歧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要顧家人無法全力配合公司作息」。
就因為老闆無法跳脫「我付你錢你就是我的人」這種主僕觀念,導致許多能力優秀的工作者,特別是女性,被迫不得不離開職場,或做一些無法發揮自己才能的低階工作,甚至是無法工作,這不是太浪費人才了嗎?
就不要說,現在明明進入遠距工作的世代,年輕人也沒有一定要把整個人都奉獻給公司燃燒殆盡的觀念了。
為何我們不能只看配合度、工作績效和能力,以任務取向的觀念,來決定怎麼用人呢?
我始終認為:老闆是決定一家企業是興是衰的重要關鍵;老闆帶出來的,就是企業文化和價值觀這回事。
當然,除了老闆本身觀念與時俱進,整家公司的制度設定是否真正代入價值觀、執行者是否有辦法落實,這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說企業經營真的很不簡單,做成功、曾成功的老闆,我都表示佩服。
當然,老闆觀念裡,如果有重視人才的因子,且能落實,相信這樣的公司,不會差到哪裡去。
反之,不把人才當人,只當作公司獲利工具,這樣的公司,也長久不到哪裡去。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艾莎解結-跨界生涯規劃顧問,原文《企業大缺工、留才困難?從企業老闆身上及公司細節就可以觀察到該公司是否真正認同「人才是企業最大的資產」這件事》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