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綠油油的草地與磚紅色的紅土跑道輝映成趣,似乎在呼喚著孩子來到操場動動身體,感受腳下土地傳來的力量。過去,台灣小學一窩蜂地將操場改為PU跑道,除了對環境造成負擔外,也間接剝奪了孩子們接觸土地的機會。
嘉義市反其道而行,成為全台唯一一個正在全面汰除PU跑道的縣市,教育處長林立生認為,未來的孩子要面對人與自然和平共存的重要議題,認識環境、愛上腳下這片土地,是啟動孩子們為環境努力的第一步。
此外,教育處也推動在校園廣植昆蟲喜愛的樹種,像是獨角仙最愛停留的光蠟樹、或是可供蝴蝶休息的櫸木,將校園打造為生態基地,讓孩子的生活中處處都是學習。
同時,進一步加強學校與社區的連結,讓校園成為城市巷弄中的綠洲。
圖/教育處推動要將校園打造為生態基地,讓孩子的生活中處處都是學習。嘉義市政府提供。
不只打開校門,更要帶著孩子們走入社區,與過去孩子組路隊放學不同,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由家長接送,往返於家與學校之間,少了貼近城市的機會,因此,除了將學校及周邊社區環境營造得更友善外,嘉義市教育處也特別推動「文藝芳鄰」的活動,希望孩子親近社區,進而愛惜這塊土地。
像是宣信國小樂旗隊就曾到鄰近的南田市場踩街,展現苦練多時的成果。
孩子們雖然難掩緊張,但感受到鄉親們對他們鼓勵打氣的熱情,都覺得非常感動、也很光榮,希望下次還能再去表演!這項活動除了讓孩子有展才的舞台外,當他們來到爸媽平常工作的市場或社區,看到父母努力打拼的身影,進一步成為品格教育的一環。
「我們不知道能教出多少未來人才,但我們堅定地相信,教育能改變一個人,為社會注入更多正派良善的力量,這也是現今社會最需要的」,林立生有感而發地說。
圖/「我們不知道能教出多少未來人才,但我們堅定地相信,教育能改變一個人」林立生有感而發地說。嘉義市政府提供。
在將近四年的教育處長任內,林立生被外界形容是「超級勁量電池」,他用源源不絕的活力帶頭投入教育工作,整合全市教育資源,串聯市內各校力量,分進合擊,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林立生強調,「資源雖然有限,但在嘉義,教育能量是無限的!」
嘉義市教育處也透過數位科技的協助,深化與家長的溝通。
林立生拿出手機分享嘉義市獨創的「嘉e卡」APP,裡面有學生各項在學資料,以健康檢查為例,從孩子入學第一次健康檢查資料開始累積,每學期的身高、體重、視力等數據圖像化,家長可以一目瞭然地掌握孩子的成長曲線,其他像是成績、出入校的門禁等,讓家長從手機APP就能掌握孩子的動態。
圖/嘉義市獨創的「嘉e卡」APP,讓家長從手機就能掌握孩子的動態。嘉義市政府提供。
此外教育處還特別成立「桃城教育+1事」的臉書粉絲專頁,不只教育處或學校行政單位能PO文,連工友、廚娘、退休教師都能上來分享,各自崗位在校園的故事。
像是玉山國中技工蘇峰生連續兩年,以學校大操場草皮為畫紙,利用割草機割出不同字樣,祝賀學校老師「教師節快樂」,成爲最大教師節賀卡,也PO上粉絲專頁,與關心嘉義市教育的人分享。
家長透過更多元的管道,全面認識各個學校的特色、教育主軸及教育資源,拉近家長與學校的距離,進而成為支持學校辦學的強大後盾。
未來,面對少子化風暴可能帶來的教育市場寒冬,嘉義市反向思考,老師是教育品質的關鍵人物。
因此,嘉義市未來更要進一步完善教師權益,讓老師們在教學上無後顧之憂,才能將重心專注於創造更具實驗性與創新的課程;同時,順應少子化的趨勢,微幅減少班級人數,讓教學更加精緻化。
此外,也積極落實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不侷限於英語的發展孩子們的語言能力,成為接軌國際的未來人才。
圖/書籍《教出影響未來的孩子》,天下文化提供。
了解更多關於嘉義市教育政策,請看《教出影響未來的孩子》,由天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