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夫專欄】全台最富文化氣息的新富市場隱身東三水街市場內,藉餐桌學堂、巷仔內教室轉型為小型文創基地

台北寄生圖鑑?新富市場雞鴨屠宰場一排「半樓仔」藏北漂黑幕史

台北寄生圖鑑?新富市場雞鴨屠宰場一排「半樓仔」藏北漂黑幕史 圖/魚夫提供。
作者:魚夫
日期:2022-10-24

日治時期開始的「新富町市場」,現更名為「新富市場」,就全台灣來說,它是最富文創氣息的,馬蹄型建築經整建後,從前的市場交易功能,基本上已經消失,除出租部份空間為飲食台經營外,主要轉型為小型文創基地,設置諸如「餐桌學堂」及「巷仔內教室」等2大學習空間。

「新富町文化市場」的前身,是1918年12月25日創建的「綠町食料品小賣市場」,原址大概在今之大理街、萬華區公所附近,是1920年台灣總督府著手進行統治以來,最重要的行政區域劃分及地方制度改革。

1920年10月1日,新的台北市成立,因綠町場地處偏遠,很難吸引人潮,所以市役所乃思於新富町,覓地興建現代新式市場來取代。

延伸閱讀

百年南投市場才吃得到!這些老字號「靈魂美食」921地震搖不倒

新富町(しんとみちょう)按《維基》的記載寫道「新富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五丁目,約略在龍山寺的東方,是台北老街道之一,轄域內有萬華車站。戰後分屬龍山區、雙園區,其範圍包含今台北市萬華區的廣州街,康定路,和平西路等區域。」

當時這些區域人口密集,正需要市場,因此1935年(昭和10年)的1月7日,破土興建,土地面積有505.8216坪,建築面積為199.260坪,而且蓋得很快,同年6月28日就落成啓用。

新富市場隱藏在東三水街市場裡。魚夫提供。圖/新富市場隱藏在東三水街市場裡。魚夫提供。

新富町整體造型,是一層樓的龬筋水泥建築,捨繁複裝飾,改採接近現代主義,重視水平弧線的風格,平面配置為U字馬蹄型,中間開有通風採光的天井。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按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出版的《市場歲月:新富町庶民生活的軌跡》所述「新市場配置了事務所、管理員宿舍、腳踏車停車場及公廁;館內則有生鮮、雜貨、菸酒、糕點與食器等30多個攤位。攤商與客源台日都有,市場口聚集了各式各樣的商販,裡頭又有日本進口食材可以買,更有一間服務市場的製冰室,攤商們用來保鮮的冰塊,都由小小製冰室源源不絕地供應。隨著市場播放的日本民謠,『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成為艋舺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市場。」

延伸閱讀

台北永康街奪全球最酷街道第4名「一流魂特色」狠甩東京神樂坂

然而,當市場外流動攤販愈聚愈多,嚴重影響場內合法攤商的經營,最後政府不得不在1937年,將外部攤販納入市場內一併管理,緩解攤商壓力。

1940年太平洋戰爭伊始,在戰爭陰影下,民生物資進行配給制度,新富市場運作因此陷入停頓,戰後市場才重新開放。

延伸閱讀

【魚夫專欄】基隆在地人才知的美味!百年仁愛市場美食建築故事

終戰後,新富市場開放營業,面對國民黨政府轉進來台,大量難民蜂湧而至,人口急劇增加,新富市場除市場交易功能外,還兼具社區中心。據新聞記載,1960年代,便有一些地方性的國慶表演或劇團的義演,選擇在新富市場演出。

亂哄哄的市場,加上中南部青年來台北謀生,因政府當時管理能力不足,任由人們在新富市場外圍落腳,甚至自行搭建矮房,所以一樓除了被當成宰殺雞鴨或預備商品的地方,其後有時還會被另闢成「半樓仔」的小閣樓,成為一家子的生活起居空間。

現在將新富市場包在核心裡的東三水街臨時攤販集中場,即俗稱的東三水市場,就是當初那些聚集的流動攤商,慢慢衍變而來的。

1968年,市場攤家曾聯合向市府陳情,訴求將整個區域改建成市場大樓,納入所有攤家,但案子並未通過,反而在2013年,由台北市政府市場處完成修復工程,並於2014年啟動「新富市場古蹟活化再利用」計畫,委託民間機構設計與執行。

延伸閱讀

不愧是新竹!蛋一顆15元做「人吃蛋糕」艾比兒甜點東門市場最狂

直到2017年,該處以「新富町文化市場」為名重新開幕,將新富市場的古蹟,活化定位為飲食教育、古蹟再生、青年共創為推廣核心,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

傳統市場裡包含了一個文化場域,這會發展出什麼的經營模式?或者只是被美食環境給淹沒,值得各界繼續觀察下去。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地方美學觀點台北市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竹科高薪機器人不如「蔗一條豬」工程師衝新竹東門市場賣快樂冰
迪化街「保存古蹟」反傷害大稻埕?政府看百年街屋建築最大盲點
魚夫

魚夫

漫畫家、評論家、電視台總監、名節目主持人、動畫公司老闆。在將屆半百之年自求隱退,毅然決然離開台北,移民台南,開始樂活人生,尋找新生命。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自1982年至2004年曾任職報紙、廣播、電視台等媒體,已自弘光大學退休,現為台南應用大學榮譽教授。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