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社群媒體常提到的「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指的是員工在工作上,消極應付主管交辦的事項,只以最低標準完成工作,毫不積極進取。
為了解職場氛圍,104人力銀行特別於2022年10月4日~10月13日啟動網路問卷調查,有效樣本為1012份企業人資與用人主管、556份求職會員,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各為正負3.08%~4.16%,最後觀察到3個不容忽視的數據資料。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企業觀察到,公司目前約有30.8%的員工「安靜離職ing」,平均每10位員工,就有3位正在消極應付主管,只以最低標準完成工作。
其中最明顯的5大徵兆包括:
1. 工作內容完成就好,無法精進工作內容(73.8%)
2. 工作內容完成就好,多餘時間能逛網拍、處理私事(49%)
3. 開會不會主動發表意見,只期待會議趕快結束(44.4%)
4. 除原先律定的工作內容外,交辦新任務總是找理由拒絕(42.2%)
5. 每天看著辦公室的時鐘,只想準時下班(39.0%)
圖/取自Shutterstock。(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至於為什麼這麼多人安靜離職?企業和職人認為的原因大不相同!企業多半覺得是員工怕壓力、怕承擔;而員工則多是因為「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
對此,受訪的求職會員中,自覺處於安靜離職狀態的前5個原因,包括:
1. 無法獲得相對應的薪資報酬(71.5%)
2. 對公司或主管的價值觀或目標不認同(60.9%)
3. 不想犧牲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只求工作與生活平衡(59.1%)
4. 無法了解工作的價值與意義,成就感低落(45.6%)
5. 不想承擔被額外賦予重任後帶來的壓力(45.2%)
安靜離職醞釀久了,可能誘發行動或降低工作品質。因此受訪企業中,平均13.6%的員工已準備或正要離職。
為縮小勞資雙方的認知差距,受訪求職會員希望企業採取3大措施,以緩解安靜離職,包括:
1. 加薪(63.3%)
2. 提撥更多利潤和福利與員工共享(54.4%)
3. 改善並增加員工與主管或公司溝通管道(50.9%)。
可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企業端以下對應的思維與主推的作法,確實跟員工對接不上:
1. 改善並增加員工與主管、公司溝通管道(49.9%)
2. 職務輪調或調整工作內容(36.2%)
3. 提供員工提振士氣等教育訓練課程(27.8%)
由此可見,當公司傾向採取的項目與優先順序有些許不同時,似乎搔不到正在安靜離職的員工癢處,自然無法改善內部職場的窘況,長期來看,對公司體質而言相當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