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離職最大徵兆是職員一心想下班,工作責任做完而非做好,開會也不願主動發表意見,新任務總找理由拒絕

企業平均3成員工安靜離職中,加薪沒救?公司轉部門留人都錯了

企業平均3成員工安靜離職中,加薪沒救?公司轉部門留人都錯了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Romain V。(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日期:2022-10-26

近來「安靜離職」一詞在社群爆紅,全球愈來愈多一心只想低空飛過工作責任的員工。尤其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企業就觀察到,有30.8%職員安靜離職中,最大徵兆是把工作「做完」而非「做好」,比例占了高達73.8%,其背後54%的最主要原因,則是不想承擔被額外賦予重任的壓力。究竟瀰漫全世界的安靜離職現象,有哪3大關鍵趨勢數字?一起來看看!

這陣子社群媒體常提到的「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指的是員工在工作上,消極應付主管交辦的事項,只以最低標準完成工作,毫不積極進取。

為了解職場氛圍,104人力銀行特別於2022年10月4日~10月13日啟動網路問卷調查,有效樣本為1012份企業人資與用人主管、556份求職會員,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各為正負3.08%~4.16%,最後觀察到3個不容忽視的數據資料。

延伸閱讀

「安靜離職」才不是薪水小偷!歐美青年比台灣躺平上班族還廢?

關鍵數字一|企業觀察公司約30.8%員工「安靜離職中」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企業觀察到,公司目前約有30.8%的員工「安靜離職ing」,平均每10位員工,就有3位正在消極應付主管,只以最低標準完成工作。

其中最明顯的5大徵兆包括:

1. 工作內容完成就好,無法精進工作內容(73.8%)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2. 工作內容完成就好,多餘時間能逛網拍、處理私事(49%)

3. 開會不會主動發表意見,只期待會議趕快結束(44.4%)

4. 除原先律定的工作內容外,交辦新任務總是找理由拒絕(42.2%)

5. 每天看著辦公室的時鐘,只想準時下班(39.0%)

取自Shutterstock。(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Shutterstock。(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關鍵數字二|71.5%職員因無法獲相對應薪水而安靜離職

至於為什麼這麼多人安靜離職?企業和職人認為的原因大不相同!企業多半覺得是員工怕壓力、怕承擔;而員工則多是因為「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

對此,受訪的求職會員中,自覺處於安靜離職狀態的前5個原因,包括:

1. 無法獲得相對應的薪資報酬(71.5%)

2. 對公司或主管的價值觀或目標不認同(60.9%)

3. 不想犧牲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只求工作與生活平衡(59.1%)

4. 無法了解工作的價值與意義,成就感低落(45.6%)

5. 不想承擔被額外賦予重任後帶來的壓力(45.2%)

延伸閱讀

職場新人最愛LINE提離職!懶討好同事,主管給自由不夠還要鼓勵

關鍵數字三|安靜離職者有13.6%準備或正要離職

安靜離職醞釀久了,可能誘發行動或降低工作品質。因此受訪企業中,平均13.6%的員工已準備或正要離職。

為縮小勞資雙方的認知差距,受訪求職會員希望企業採取3大措施,以緩解安靜離職,包括:

1. 加薪(63.3%)

2. 提撥更多利潤和福利與員工共享(54.4%)

3. 改善並增加員工與主管或公司溝通管道(50.9%)

延伸閱讀

面試工作「前公司主管壞話」儘管說?人資大神秒解離職原因難題

可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企業端以下對應的思維與主推的作法,確實跟員工對接不上:

1. 改善並增加員工與主管、公司溝通管道(49.9%)

2. 職務輪調或調整工作內容(36.2%)

3. 提供員工提振士氣等教育訓練課程(27.8%)

由此可見,當公司傾向採取的項目與優先順序有些許不同時,似乎搔不到正在安靜離職的員工癢處,自然無法改善內部職場的窘況,長期來看,對公司體質而言相當不健康。

延伸閱讀

畢業生第一份工作1年11個月就想躺平?職場菜鳥快閃曝主管問題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觀點趨勢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電機學霸面試這樣說半導體秒掰!大學新鮮人超缺5大菜鳥軟實力
薪水扣一堆勞退金、勞保老年給付,退休生病月領才1.7萬傻了?
城市學編輯部

城市學編輯部

1995年起,《遠見雜誌》每年發表「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以具體民意反映地方施政成果。因此,《遠見雜誌》於2019年創立《城市學》,我們聚焦城市美學、人文活動、地方治理和智慧科技四大面向,邀你一同探索城市發展的有機未來。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