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與圓圓這對大貓熊,2008年底台生活後,2012年雖「看對眼」,但可惜沒有順利交配,最後在動物園方補強人工受精,順利懷孕、並於2013年產下大女兒「圓仔」,之後接著在2020年再產下此女「圓寶」,一家4口溫馨可愛的互動模樣,一直廣受民眾喜愛。
遺憾的是,團團今年身體狀況欠佳,19日凌晨1點5分、1點56分、3點54分,癲癇3度發作;在不斷補強抗癲癇及鎮定藥物後,直到早上7點3分,癲癇症狀才暫歇。但考量到團團的身體狀況,醫療團隊在百般不捨之下,決定忍痛放手,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再痛苦。最終,18歲的團團在19日的下午1點48分,心跳停止。
考量到團團具有特殊地位、又廣受國內民眾喜愛,因此動物園表示,團隊會解剖團團遺體,了解是否為遺傳性疾病,以便提前注意團團的小孩圓寶、圓仔身體狀況。
而遺體會比照大象林旺,保留皮毛標本及骨骼標本,皮毛標本會留在動物園館內,活體細胞也會保留。
圖/大貓熊團團病逝,取自台北市立動物園。
由於大貓熊為中國特有物種,目前全世界的大貓熊,都出自於中國四川省的臥龍國家保護區。因為外型可愛,大貓熊在早年中共剛取得政權時,不斷被用做「外交大使」,一開始以贈送方式,送給友好或是要建立關係的國家。
直到1982年,才改以「租借」或「科技交流」方式讓貓熊出國,傳統的政治性「貓熊外交」時代宣告結束。根據資料,從1957年到1982年,共有23隻大貓熊被「送出國」,贈送給前蘇聯、北韓、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墨西哥和西班牙等國家,促進友好關係。
在台灣的部分,自1988年起就不斷有政治人物促使大貓熊來台,1988年到1991年3度向主管機關申請但都遭到否決。2005年,市立動物園提出第4次申請案,仍被農委會以「域外保育不合國際研究潮流」「申請者之教育計劃及飼養貓熊之設備和人才訓練尚未成熟」為由拒絕。當時農委會表態,若上述問題能改善、且取得保育團體支持的共識,就可以依規定輸入貓熊。
圖/大貓熊團團病逝,取自台北市立動物園。
考量到當時中國以「贈送」的名義對外宣傳,牽扯到複雜的兩岸關係,執政的民進黨認為有矮化國格疑慮,因此最後,直到2008年5月馬英九政府執政後,全力支持將貓熊輸入至台灣,當年8月14日貓熊被核准輸入台灣、12月23日貓熊抵達台灣。
面對團團的離世,陸委會表示,對團團因癲癇持續間歇性發作而不幸離世,感到不捨。團團是兩岸互贈保育類及珍稀動物的交流成果,在台北市立動物園10多年來,帶給許多台灣大小朋友歡樂及美好回憶,也讓大家對大貓熊有更多的了解,有助兩岸交流。
陸委會強調,會持續與台北市立動物園保持聯繫,如果台北市政府及園方擬邀請陸方專家來台參加相關紀念活動,可以提出專案申請,陸委會將會同相關主管機關,提供必要協助。
而團團過世後,資深媒體人趙少康也批評總統蔡英文「意識形態把人性淹沒」,因蔡英文到現在都無動於衷、不聞不問,連一句悼唁的話都沒有。不過總統府也回擊,許多人不捨團團生命的離去,趙少康卻只想到政治的統獨藍綠。團團伴隨著許多人的兒時回憶,對於團團的離開,包括總統蔡英文在內,很多人都感到難過不捨,也感謝台北市立動物園及醫療團隊盡力到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