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庄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葉書維與台北、嘉義二地居工作者黃麗庭,樂於成為兼業者,實踐流動創生

加蚋仔在台北哪邊六庄告訴你!二地居兼業者回嘉義辦桌暗光鳥紀

加蚋仔在台北哪邊六庄告訴你!二地居兼業者回嘉義辦桌暗光鳥紀 圖/暗光鳥紀:輪普東食堂,取自諸羅設計塾FB。
作者:朱芮妮
日期:2023-01-04

願意耗時以自身專業奉獻家鄉,不是人人都能起心動念,甚至身體力行。六庄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葉書維與台北、嘉義二地居工作者黃麗庭因著對居住地的情懷,樂於成為「兼業者」,善用正職以外的時間,蒐集文史資料、舉辦地方活動,凝聚在地的文化與情感,更藉此找到心靈的依歸。

六庄協會成在地推手,重現「加蚋仔」的過往

你知道南萬華古名為「加蚋仔」嗎?六庄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葉書維是萬華在地人,他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為地方規劃導覽、攝影展,近期還推出實境遊戲,帶領更多人認識加蚋仔。

其實,葉書維最初也不是一股腦就栽進這些推廣住地的活動。

六庄文化發展協會成立於2016年,葉書維隔年才加入,剛開始純屬聯誼性質,成員們下班後吃飯、聊天,交流生活。漸漸地,大家發現成員跨足多元工作領域,包括藝術、公關、教育、社區規劃師、在地店家老闆等等,「原來大家都是『兼業者』」。

延伸閱讀

你金門高中幾屆、桌遊單打雙不打?忽悠旅社揭地方創生高手術語

葉書維和夥伴們開始利用下班時間田野調查,蒐集許多加蚋仔的文史資料,再透過在地店家傳播資訊,加蚋仔的過往面貌慢慢浮現。

取自六庄FB圖/取自六庄FB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實境遊戲、數位地圖,多元管道認識加蚋仔

2021年,六庄文化發展協會推出首款解謎實境遊戲,闡述當地東園街的歷史故事,以手機做為闖關媒介,愈來愈多人認識古街道上承載的豐富記憶。

葉書維希望加蚋仔地區的居民透過許多軟知識、硬知識,加熱原本冷冰冰的人際關係,進而產生對家鄉的認同。

由於協會累積大量資料庫,近期也推出「數位化博物館地圖」,在Google Earth建立地標,包含各式各樣的聲音、影像,同為協會成員的小學老師就以此為教材,師生一起認識加蚋仔。

驚喜的是,學生再以他們的視角,蒐集更多影音,「資料雙向流動,讓數位化地圖更活化了。」

取自六庄FB圖/取自六庄FB

有熱情就燃燒吧!葉書維兼業兼出使命感

葉書維也分享一個故事,某天在路上看見一位50多年沒有返鄉的長輩,詢問她是否認識「八張犁一位姓周的人」。他反射性地提供訊息並指引方向,對方相當驚訝,因為年輕人居然知道八張犁,「我幫他找到回家的路,見到想見的人,覺得更有使命感。」

「有熱情能為地方燃燒,就盡量燃燒吧!」原本專攻台灣文化的葉書維,正職做不到在地文化連結,利用兼職的時間全力以赴。

延伸閱讀

蘭嶼、坪林玩100次更青年「坪感覺」地方創生塾「曬飛魚」商機

葉書維與黃麗庭分享兼業者如何實踐地方創生,王筱慈攝影圖/葉書維與黃麗庭分享兼業者如何實踐地方創生,王筱慈攝影

什麼才叫幸福?黃麗庭突破框架逐夢

同樣燃燒自己為家鄉揭開傳統文化底蘊的黃麗庭,從小就讀美術班,大學順應家人建議,選擇建築系,畢業後成為上班族,過著平凡的生活。

但她時常自問:「讀好學校、努力賺錢,就會幸福嗎?」她發現自己被刻板印象束縛,於是有了首次逐夢的想法。

黃麗庭拼了命投遞履歷,終於一圓進入台北的創意設計公司,實現「台北夢」,再透過一次次專案,累積自己的策劃專業能力。

她舉例,永和的樂活共生實驗基地、萬華一碼村等等,原本都是閒置空間,經過空間整理與設計,不僅舊物新生,更成為人群聚集的地方。

取自一碼 IMMA - 人與物的再生基地FB圖/取自一碼 IMMA - 人與物的再生基地FB

一次因緣際會,讓黃麗庭動念再次逐夢。她說,國小同學在嘉義經營工作坊,有感當地東市場許多攤販被迫離開,市場正在轉變,象徵文化消失,她受邀返鄉,一起參與空間與活動規劃。

身先士卒!黃麗庭成了台北、嘉義的二地居工作者

只是,台北的正職該怎麼辦?黃麗庭大膽地成了「先行者」,向公司提案,每週5天的上班時間,挑選某些時段返鄉。

不僅提案成功,更促使公司思考,未來若有更多往返兩地的員工,應如何設計工作機制。

延伸閱讀

2022創生塾N種創業財不腦衝!地方創生看你是風型人、土型人?

如願返鄉的黃麗庭,不僅深感市場文化沒落,也企圖修補較為疏遠的親情,「我不只想回嘉義,而是想回我的家。」

暗光鳥紀:輪普東食堂,取自諸羅設計塾FB。圖/暗光鳥紀:輪普東食堂,取自諸羅設計塾FB。

利用自身設計專業,黃麗庭與嘉義的工作夥伴規劃「東青無眠24點鐘」,透過歷史照片、動畫放映、創作藝術,複製東市場百年發展意象,也重溫專屬嘉義人獨特的記憶。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暗光鳥紀:輪普東食堂」創新中元普渡辦桌,黃麗庭說,嘉義的普渡不僅限於初一和十五,而是一場長達一整個月的「輪流普渡」,他們邀請在地人氣名店聯手出攤,打造嘉義式的盛情辦桌。

暗光鳥紀:輪普東食堂,取自諸羅設計塾FB。圖/暗光鳥紀:輪普東食堂,取自諸羅設計塾FB。

二地居的抉擇,答案操之在己

經歷一連串家鄉的文化洗禮,黃麗庭坦言,台北、嘉義往返的生活,讓她面臨選擇,除了難以維繫與台北公司的信任關係,對於嘉義的情感也愈發濃烈。

二地居的生活雖然無法長期經營,卻成了黃麗庭理想職涯的敲門磚。

「有沒有新的方式可以讓大家不要關在同一個地方,或用同樣的時間去計算你的價值?」黃麗庭當初的疑問,或許已取得最適切的答案。

黃麗庭成為台北、嘉義的二地居工作者,王筱慈攝影圖/黃麗庭成為台北、嘉義的二地居工作者,王筱慈攝影

《林 事務所》2022年與關注地方議題的《城市學》合作舉辦「創生塾」,以「未來工作的N種型態」為主題,透過講座探討實踐生活理想不同的工作樣態,在各式創生資源遍地開花與地方缺工的時代,希望人人都能嘗試跳脫既有的工作認知。

同時,《林 事務所》創辦人林承毅也致力推動地方創生,除藉由旅行、職業、書籍產生更多連結外,也運用新科技與新概念導入地方生態,進一步成為地方的關係人口,創造無限可能。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地方台北市嘉義市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創業太短視遭「疫情過濾器」清零?地方創生實力派反賺永續DNA
縣市推地方創生當然得為錢?情勒青年回流不該是口號、零和遊戲
地方政府最難以處理的連結…疫情下,萬華特殊產業的困境
朱芮妮

朱芮妮

城市學特約記者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