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靜解雇Quiet Firing等職場用語後,企業資方開始採Quiet Hiring短期約聘、鼓勵新職務、轉調部門等作法

安靜離職員工兔年當心a!公司3招「安靜招聘」不再雇用正職人力

安靜離職員工兔年當心a!公司3招「安靜招聘」不再雇用正職人力 圖/取自Pexels。(示意圖)
日期:2023-01-10

繼網路職場用語「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安靜解雇」(Quiet Firing)爆紅後,2023開始有不少資方也以「安靜招聘」(Quiet Hiring)反制,應付一群只想低空飛過工作責任、把職務「做完」而非「做好」的職員。而這新興詞彙,意指公司需要新技術人才時,可能透過短期約聘人員來填補人力,不再招聘錄取正職,或以轉調部門和鼓勵方式,讓現職員工在組織內擔任新角色,把資源優先集中放在急迫的需求上。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2022年許多企業確實觀察到,有30.8%職員正在安靜離職中,他們都不想承擔額外被賦予的重任壓力。

延伸閱讀

企業平均3成員工安靜離職中,加薪沒救?公司轉部門留人都錯了

因此針對2023年的職場趨勢,就有外媒報導,國際研究顧問機構顧能(Gartner)的未來工作研究團隊主管麥克瑞(Emily Rose McRae)表示「在很多案例中,組織開始不會真的凍結人事或裁員,而是放慢招聘速度,採取更保守的做法」。

不過公司進行「安靜招聘」的操作時,除了可能從外部約聘下手外,也很可能尋求內部員工的協助,以維持重要業務的推進。

延伸閱讀

「安靜離職」才不是薪水小偷!歐美青年比台灣躺平上班族還廢?

取自Unsplash。攝影者Romain V。(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Romain V。(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對此,麥克瑞更以澳洲航空為例,提到澳航為解決人力缺口,開始要求管理階層,擔任為期3個月的行李裝卸人員,而且是來真的。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此舉一出,激發出了幾個現象,像是對被輪調的員工而言,內心可能會想,自己原來的工作是否不重要,否則公司為何沒派人去暫代原本的職缺。

延伸閱讀

安靜離職3解方!創業家授「偷20%工作力氣」做這種事找回熱情

另一方面,澳航部分主管,則給予公司這做法正面評價,除了有助他們真正理解基層營運的工作外,維持業務營運本來就是該做的事。

面對公司上下兩極化的想法,麥克瑞也直言,這就是身為老闆與主管的最大挑戰了。

取自Pexels。攝影者Sora Shimazaki。(示意圖)圖/取自Pexels。攝影者Sora Shimazaki。(示意圖)

同時他建議,管理階層一定要向下屬清楚說明,為什麼新工作對公司成功與否更加重要,讓員工深刻感受到,自己被珍視和尊重,而不是因為缺人就被「隨意擺放」,進而萌生另謀出路的念頭。

延伸閱讀

面試工作「前公司主管壞話」儘管說?人資大神秒解離職原因難題

好比《BBC》取得的澳航營運長休斯(Colin Hughes)電子郵件內容就提到:

「公司內因為冬季流感和新冠病毒而告假的人增加了,再加上勞動市場持續缺人,這讓我們找人面臨很大的挑戰」

「對意向書做出回應的人將接受培訓,並被安排到雪梨和墨爾本機場的停機坪。這些人將在8月中旬起的3個月內,支援我們地勤合作夥伴,負責管理澳航業務」。

取自Unsplash。攝影者Roman Fox。(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Roman Fox。(示意圖)

延伸閱讀

16萬人求轉職搶工作!讓員工最想逃「零忠誠3大職務」記者中標

公司運用如此公開透明、昭告天下的方式,還徵求員工的輪調意願,這都會讓有意嘗試新經驗和勇於學習的人,開始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更長期的目標,或藉由鍛鍊新職位技能,爭取加薪和升遷的機會。

如同麥克瑞所言「對員工來說,這是與主管和人資談談的好機會,起手式也許是『我有意願挑戰,想理解這會對職涯發展有什麼幫助』。」

延伸閱讀

職場新人最愛LINE提離職!懶討好同事,主管給自由不夠還要鼓勵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觀點趨勢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城市學編輯部

城市學編輯部

1995年起,《遠見雜誌》每年發表「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以具體民意反映地方施政成果。因此,《遠見雜誌》於2019年創立《城市學》,我們聚焦城市美學、人文活動、地方治理和智慧科技四大面向,邀你一同探索城市發展的有機未來。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