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改制十年回顧】

【地方改制十年回顧】

這十年,你的城市還好嗎? 2010年,五都改制,2014年,桃園升格,彈丸之地的台灣,如今塞滿6個直轄市。 2020年的今日,哪些城市一飛衝天?哪些城市面臨邊緣化?各地首長的表現又如何?

地方首長怎麼用臉書?誰的社群反應度最高?

2020-06-19
文 / 高宜凡

若論現今最重要的政治宣傳管道,社群平台的力量不能少。其中,臉書在台灣的普及率最高,儼然成兵家必爭之地。想知道22縣市長的臉書戰鬥力嗎?請看《城市學》和iKala(愛卡拉)的KOL Radar 的共同解析! 

城鄉發展M型化的年代,更需要地方首長的治理能力!

2020-05-28
文 / 邱莉燕

走進高雄田寮,知名的「月世界」地景處處可見,而田寮的人口數,也像植物在月世界的山頂一樣「很難長」。2010年有9622人,2020年跌至7002人,據台灣野村總研以年輪法計算,推估2050年只會剩下3462人。

升格後財務吃虧?台南市長黃偉哲認為「利大於弊」

2020-06-04
文 / 馮紹恩

「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當年開台最大的城市,有兩個在台南,這代表台南有文化上的驕傲跟使命。」說起城市升格,台南市長黃偉哲娓娓道來,身為文化古都的驕傲,也是當年台南縣市合併升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方改制合理嗎?屏東縣長潘孟安為這事直衝考試院

2020-06-03
文 / 馮紹恩

屏東縣長潘孟安把雙手放上史坦威鋼琴的琴鍵,敲出一個個民謠的單音。這裡是縣政府的演藝廳,向來給人「文化沙漠」之感的屏東,能邀請到小野麗莎等知名音樂家前來表演,關鍵就是這座音樂廳的音場跟品質,「我們自己說不準,要去聽他們專業的音樂圈怎麼評價。」潘孟安略帶自豪地說。 

台中市長盧秀燕:改制沒錯,但建設、財政、空汙都是挑戰

2020-06-02
文 / 高宜凡

地方改制這十年,晉升六都的城市常被視為得利者,真是如此嗎?在地方耕耘多年、擔任多屆立委的盧秀燕,2018年底大選以超過20萬票的差距,贏得掌政台中市的機會。對於這個城市面臨的挑戰與困境,她深有所感。

桃園市長鄭文燦:升格不只擴大資源,城市規劃也要不一樣

2020-06-01
文 / 邱莉燕

桃園縣於2014年底升格為直轄市,有別於台北、高雄為原直轄市;台中、台南由省轄市升級,和新北一樣的桃園當年可謂贏家,不僅連續升級,迄今更實現升格效益,從原本「被忽略」,轉為「被重視」,再到成為亮點。 

新北市長侯友宜:每個里的小事,都是我的大事!

2020-05-29
文 / 邱莉燕

從台北縣到新北市的改變,沒有人比侯友宜更能見證。十年前升格的那一天,他是第一屆副市長,再當了第二屆副市長,2018年勝選成為第三屆市長。十年磨一「市」,這位硬漢不禁感嘆:「人生有多少個十年?」

新竹市長林智堅:小城市也可以做夢、打出自己的品牌!

2020-05-27
文 / 高宜凡

身為北台灣最老字號的城市之一,新竹市前幾年卻由史上最年輕、上任時還未滿40歲的市長林智堅操盤。在直轄市瓜分大半資源的今日,他們如何上演一場「小城的逆襲」?

彰化縣長王惠美:窮縣市光省錢不夠,還得出奇制勝!

2020-05-27
文 / 高宜凡

素有「全台最大縣」稱號的彰化,為何成為地方改制十年來受影響最大的縣市?他們如何抵禦人口外流及財政窘困這兩大挑戰?

基隆市長林右昌:台灣還需要分直轄市跟其他縣市嗎?

2020-05-27
文 / 馮紹恩

被兩大直轄市包圍的基隆市,長年背負「衛星化」宿命,一度是全國罕見的三高(失業率、離婚率、自殺率)城市。面對這些困難,施政評價不惡的基隆市長林右昌如何突圍?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TOP